找到相关内容512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先秦儒家与原始佛教基本思想的差异

    搬柴」妙道只在日常生活中,与儒家精神比较相契,但是只要佛教的修养不脱超生出世的宗旨,再怎么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(注 18)﹕见「系辞传」第一章...

    陈郁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1254587.html
  • 《肇论》略释

    ,声闻觉悟无常以证道果,缘觉觉悟十二因缘之理,缘会则有、缘离则无而证中乘妙道。后二句反问道:若云万物都不迁。则彼声闻、缘觉岂能禀无常之教而证道果耶!   “复寻圣言,微隐难测。若动若静,似去而留。” ...。苟万动而非化(迁),岂寻化以阶(进)道。”   初二句是说,声闻觉悟无常以证道果,缘觉觉悟十二因缘之理,缘会则有、缘离则无而证中乘妙道。后二句反问道:若云万物都不迁。则彼声闻、缘觉岂能禀无常之教而...

    张秉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0254979.html
  • 世界宗教概述

    契》?是公认的炼丹史上最古的著作,《真元妙道要略》记录了世界上最早的火药实验。至于道教教义对中医理论的发展,道教修炼对养生、治病的功效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。在中国西北和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,宗教与民族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60555255.html
  • 太湖县佛教文化的历史渊源、现状及建议

    的法门,藉以广度众生。”达摩祖师听了开导他说:“诸佛无上的妙道,要经历无数劫的精勤修持,经过许多难行能行,难忍能忍德行的锻炼,那里就凭你这样的小德行、小智慧,以轻忽娇慢的心情,便欲求得真正的道果,恐怕...

    李立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34555433.html
  • 《中国佛教之批判的研究》简介

    大小品对比要抄序》(出三藏记集卷八、大正五五、555a -556c 下)也多使用著:众妙之渊府、妙阶、妙由乎不妙、玄无故妙存、妙存故尽无、妙道、妙致等词。庐山慧远以《大乘大义章》为始的论文或序文,也多...

    吕凯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75855847.html
  • 中国宗教改革论纲

    佛教意味着离弃此世,出家修行;道教意味着遣神役鬼,修炼长生。但唐宋之际,禅宗思想流行,倡言“运水搬柴,无非妙道”等真俗不二学说,神仙思想转变,声称“白日冲天,于世何益”等神仙救世观念。自此以后,两教吸收...

    何光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04456249.html
  • 天台宗简明教程(1)

    为一境三谛。任何一境中就是三谛的真实理趣,便是台宗行人大开圆解,悟入妙道的关键,与前面“三智实从一心中得”的一心三观的观照之智,共同形成了理行一致、性修不二的圆融妙旨。   ...

    宋智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2956407.html
  • 人生指南《显密圆通是法王正道,法界梵音》(2)

    跪求妙道炼元精。道看重,师莫轻,不忘根本易修成。  修道人,心要超,超群拔俗出尘嚣。宜守戒,莫逞刁,惹下罪孽祸难消,积善修因,功自得,毁斋破戒罪难饶。急醒悟,学逍遥,脱壳归西上九霄。  修道人,心要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2457057.html
  • 论天台宗的判教

    寂灭道场,三七日思维妙道,宣演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如日初出,先照高山,尔时如来现卢舍那身,说圆满教,即《华严经》。此为五时之首,一化之始。正如《华严经》云:“如日初出,先照高山”,名第一时。《涅槃》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4057073.html
  • 禅宗与中国古典美学

    大盛于两宋。禅宗强调“对境无心”,要求对一切境遇不生忧乐悲喜之情,又把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看成是寻求解脱的途径,“担水背柴,莫非妙道”(《黄蘖断际禅师语录》);并把世界的一切事物都看成是“真如”佛性的外在...

    胡中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15357392.html